罗志东打个比方,据气象部门测算,强降雨期间珠海日均雨量超过100毫米,“而香山湖公园就像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即使200毫米的日均降雨量日夜不停地下两个星期,也完全没有问题?!?/div>
一组数字说明了香山湖公园不可小觑的“海绵”吸附能力:公园规划总面积约269万平方米,其中,一期面积占地30万平方米,一期整体水系面积近20万平方米,包括人工水体面积8万平方米,是目前珠海市区水系面积最大的公园;此外,整体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
山环水绕、绿树成荫意味着什么?罗志东说,依山近水的香山湖公园有着超能的“自然积存”优势。一期大小湖体蜿蜒相连,占一期公园面积50%以上,整个园区的湖体水系连通,形成区域性水系生态。
“这些湖体像城市里的‘海绵’一样很有‘弹性’,具有调蓄功能,在强降雨山洪下泄时吸水、蓄水,提高防涝安全性;在枯水期又可把这里蓄存的水‘释放’出来,供公园绿化灌溉等使用?!?/div>
?
香山湖公园二期占地16万平方米,水体面积6万平方米。建设者们把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全域,采用“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
从北向南,依据香山湖公园从高向低的自然走势,“蓄”为首要任务:充分考虑山体的泄洪量,采用湖体清淤、疏通水道、边坡修复等工程手段加大湖体的蓄水能力。二期开放以后几次暴雨中,此处均未发生地质灾害。
?
“自然净化”匠心无处不在
?
漫步香山湖公园,岭南风格与现代园林完美结合,亭台廊阁,林中小径,一步一景,妙不可言。
?
在海绵城市建设者的眼里,莲叶田田鱼儿欢跃的一期跌水堰散发出的发酵味儿格外“好闻”。
?
“这是自然净化的一项措施,散发出的味道意味着微生物含量极高。”罗工志东在现场介绍说,利用高差修建的长48米、宽1.5米的跌水堰连接两大湖体,实际上在堰体1.5米深处放置了碎石的过滤层,还设置了含生物膜等措施的过滤系统,水体经过堰体过滤净化后满溢至坝体溢泄形成跌水景观。在枯水期,坝外水体通过循环泵等设施回抽至坝顶再形成跌水景观。
?
海绵城市建设的匠心无处不在:在香山湖公园二期入口处,湖光山色醉人,30多米高的喷泉成了游客拍照打卡点。由于湖体中采用高压喷泉增加水体的含氧量,加速了湖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所谓流水不腐;多个跌水瀑布等设施分段对水质进行过滤净化;山边浑然天成的碎石铺就的沟渠,在暴雨天及时收纳了山体雨水……
?
湖底清淤也是“自然净化”的关键。公园一期建设中,对湖体约1米深处用绞吸船进行淤泥挖除和外运,仅一期湖体清除淤泥量超过3万立方米;一期驳岸约1公里,采用“天然块石+水生植物”叠加的方式进行岸体护坡加固和水体净化,那些摇曳生姿的水杉、荷花、睡莲等都在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在水中投放鱼类营造自然生态,原有底泥污染物释放、水体发臭、水质不达标现象基本得到改善。
?
“城市氧吧”提升市民幸福感
?
“非常美,非常有设计感,天鹅鸭子,鸟语花香……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有一种自然美。”
?
“在香山湖公园散步,在山林之间呼吸新鲜空气,特别惬意!作为珠海人太幸福了!”
?
“香山湖公园是一个优美天然的‘城市氧吧’和‘健身圣地’,现在我们全家都爱上了环湖跑步,生活越来越健康向上。”几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市民游客赞不绝口。
?
在香山湖公园,海绵技术随处可见:透水健身步道即使下雨天也不会湿脚;无论是走在不积水的2.2公里长透水混凝土路面,还是观赏跌水堰的跌水景观,在美丽干净的湖边漫步、,或沿长1.3公里的环香山湖木栈道穿行,随处可见的植草沟、生态湿塘,精心设计的亭台、水榭、廊桥连接成环形,市民都能在细微之处感受到生态、自然、干净的气息,感受美好生活。
?
专家看法
?
香洲区建管中心高级园林工程师罗志东:海绵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香山湖公园是市、区两级政府的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在建设初期就把“可持续发展、创新功能、生态文明”等理念放在首位,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的海绵城市建设手段,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山体、水体等统筹建设香山湖海绵城市设施,全力打造全市海绵城市示范点,真正实践了在生态景观中体现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