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拓宽了,产业自然也要提档升级。目前村里正在规划壮大集体经济:今年已新种500亩茶叶和菊花,正在打造120亩标准梨园。标准梨园的梨树是新品种,梨子价格比传统的品种高出一倍。
“为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产业规划到哪里,公路就修到那里?!濒虢煌ň窒喙馗涸鹑吮硎?,去年,该区建成通畅公路350公里、启动建设100公里通达公路,今年将新建“四好农村路”1000公里。
为建好“四好农村路”,綦江区明确规定,村级及以下通畅工程公路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村、镇及58个老乡场的连接道路路面宽度原则上不小于5.5米,旅游路路面宽度原则上不小于6.5米。
重庆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年,重庆市将新建“四好农村路”2.4万公里,重点建设“康庄大道”,加快实施“幸福小康路”,扎实推进“特色致富路”,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简文现最近喜欢到家门前的公路施工现场转转,打听一下公路能否提前通车,“真希望这条路现在就能通车呀?!?/div>
?
简文现,今年57岁,城口沿河乡迎红村村民。用他的话说,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村里能修一条通往乡里的公路。
?
沿河乡距城口县城虽说只有40公里,但位置“掉角”。唯一一条通乡公路,到了沿河,便成为断头路。
?
路不通,深处大山中的简文现和村里十来户村民与外界隔离。沿河乡迎红村也成为沿河乡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
迎红村最大的产业是竹笋,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大量种植,一半的村民们每年卖竹笋,都要背下山好几公里,一天起早贪黑最多背两趟。
?
“小贩上山收竹笋价压得很低,地里的洋芋、红薯根本卖不起钱?!奔蛭南炙?,没有路,别说致富,就连生活都难以保障。
?
打通沿河至双河的道路,直接接通快速公路,融入全县交通路网,成为沿河人企盼多年的梦想。
?
2017年,长19.2公里的城口沿(河)双(河)公路开建。2018年6月,沿河至双河公路(一期)工程全线柏油路面建成通车,从沿河乡场镇到原中溪乡迎红村,由以前的1个多小时缩减至现在的10多分钟车程。但简文现家门前穿过的沿双公路二期仍在修建,预计今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
“沿河至双河公路全部建成后,将让偏僻的沿河乡区位优势显现?!毖睾酉缯喙馗涸鹑顺疲孟缃晌强谙匚鞑科匾慕煌ㄎ锪魍ǖ?,城口县西部片区各乡镇直达城万快速通道缩短40分钟左右车程。
?
重庆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称,重庆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重庆市将18个深度贫困乡镇“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通村民小组公路为重点,加大交通脱贫攻坚力度,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
打造农村公路网络体系
推动多元化产业形成
?
两年前,秀山县隘口镇富裕村,还是以苞谷、洋芋、红薯种植为主,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
?
如今,富裕村核桃产业已发展到2000余亩,明年有望达到3000亩,当地农户户均收入有望达到5000元以上。
?
村里的变化,得益于村里一条长4.5公里机耕道拓宽硬化。
?
富裕村,位于渝黔交界处的太阳山深处,全村248户,有贫困户37户,距县城车程超过两小时。
?
2008年,富裕村村民自筹资金,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开始在大龙门山上修路。一年半后,机耕道全线贯通。但村民很快发现:路太陡,摩托车和三轮车很难开上山,除了步行不再“溜滑子”外,苞谷、洋芋下山,肥料等物资上山,还是只能靠肩挑背扛。
?
把机耕道变成一条可通车的硬化公路,成为村民们的最大愿望。2017年8月,愿望变成现实。村里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将九道河到大龙门组的4.5公里机耕道,拓宽成4.5米并进行了硬化。路修通了,富裕村种上了经济作物核桃。
?
“核桃产业将发展到3000余亩,核桃树进入盛果期后,户均收入将在7万元以上?!备辉4濉暗谝皇榧恰闭悦吮硎?。
?
路通了,受益的不仅仅是富裕村。隘口镇正在推动交旅融合,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茶旅融合发展项目,并正在形成以中药材为主,果蔬产业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
?
修一条农村公路,就打开了村民一扇致富大门。有数据显示,重庆建好的农村公路,推动农村车辆运营成本平均下降四成多,约八成企业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销量,约95%的农村群众收入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