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罗昭强与众不同,他对技术很痴迷。上班不久,他从新闻里听说中国一汽上了第一条全自动车床生产流水线,于是千方百计“混”了进去,扮做小工帮着干活,并且每周厂休时都坚持去,风雨无阻。
后来,一汽老师傅看他勤快,就拿出一本操作手册递给他,说:“小罗,这书长春市就一本,不能丢,借你一天,是抄是印,你回去想办法?!?/div>
?
“抄肯定是来不及了,但那时候,打印很贵,我记得一张5角,我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钱?!甭拚亚刻寡?,那时真是心疼,但为了学知识还是咬牙印了一份。
?
至今,罗昭强仍然保存这那本小册子。他说,实际上这本书打开了他学习自动化的大门。尽管当时中车长客还在做绿皮车,但他相信时代会变,总有用得上的一天。
?
等待,总是艰难的。2000年前后,面对生活上的压力,罗昭强萌生了退意。有合资企业给他开出了5倍于中车长客的工资?!八挡欢?,那是假话?!甭拚亚肯萑肓松钌畹木澜?。
?
但思考了几天后,罗昭强还是决定留下来,理由也很简单?!捌笠蹬嘌宋遥矣性鹑斡肫笠倒步?。”罗昭强就是用这样一条别人说他很傻的理由做出了决定。
?
2004年,中车长客开始制造高速动车组,罗昭强十几年的积累终于爆发了,他成了厂里4000多套引进设备最熟练的维修工。同时,他还在国内举办的各大技能比赛频频拿奖。
?
2008年,厂里领导找到罗昭强,让他当领导。罗昭强激动得三天没睡好,全家也都为他感到高兴。当一切准备停当,找领导签字的时候,罗昭强站在门口,竟没办法敲下去。
?
“我当时也不知道矛盾在哪里,就是很纠结。心里仿佛有个声音在说‘罗昭强,你究竟在干什么?你是真的想转吗?你是不是有好多事情想干都没干成?。俊甭拚亚克?。
?
终究,罗昭强还是放弃了收入更高、社会地位更高的领导岗位,继续做自己的老本行。
?
“人生每走一步都是在十字路口进行选择,无所谓对和不对,主要是坚定决心沿着自己选择的方向走下去,肯洒汗水、肯用智慧,人生路上一定繁花似锦?!甭拚亚克?。
?
回顾29年从业经历,罗昭强认为,是中国高铁事业的快速发展给了技术工人展示才能的舞台和成就梦想的空间。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人生的增值。
?
工人伯乐
?
罗昭强深知,中国高铁未来发展需要大量技能人才来支撑。为此,他将“罗昭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对外开放,开展跨工种、跨企业、跨国界带徒,把多年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
记者在罗昭强的工作室看到,他的办公室只是在工作室中隔出狭小的一块。公司曾给他搬又大又清净的办公室,他拒绝说“只有和年轻人待在一起,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
罗昭强的工作室一向非常热闹,他为年轻人设置了很多有趣的培训项目,让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活泼,易于接受。因而,年轻人都愿意到这里切磋琢磨,常常很晚才散去。
?
经过几年的摸索,罗昭强搭建起了人才成长平台,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设定不同发展目标,定向培养,因人施教,分类塑造。
?
此外,罗昭强还用20余年经验编写了24万字的《轨道车辆制修工基本技能系列丛书》,帮助70余人顺利考取了高级技师、技师。
?
凭借这份热忱和责任感,目前,罗昭强已培养出6名全国技术能手、8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0名省首席技师、3名市技能竞赛状元、100余名高级技师,有1名徒弟成为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4名徒弟成为中国中车资深技能专家。
?
罗昭强不仅有中国徒弟,还有美国徒弟。他的工作室承担了美国春田工厂的技术培训工作,中国高铁工人的精湛技术让美国同行挑起了大拇指。
?
从名不见经传的电工到受人尊敬的大国工匠,罗昭强的故事感染着年轻人。他常对年轻人说:“新时代的工人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抬头创新。”
?
“我们公司调试工人的技能水平在世界上都非常受认可,对我们年轻人来说,钻研技术一方面有可观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受人尊敬?!甭拚亚康耐降苡诿髟端怠?/div>
?
未来,罗昭强还将带领团队针对智能高铁的全自动无人驾驶、弓网监测、走行部监测、障碍物检测等引领世界高铁发展潮流的高端技术进行持续深入研究,开发配套模拟调试系统,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提供有力支撑。
?
“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国外可以借鉴的技术了,因为我们是在领先,我们前面是没有路的,我们只有自己靠创新去开路?!甭拚亚克怠?/div>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