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一座善于通过夜色展示自己风采的城市,广州人大都有享受夜生活的习惯。随着时代发展,如今广州的夜生活正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新时期,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该如何发展“夜经济”?
广东的夜经济发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日前,广州正式印发《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斗桨浮诽岢?,到2022年力争形成13个全国知名的商圈和一批精品文化项目,全市夜间经济集聚区达到30个,打造国际知名的“广州之夜”品牌。
“企业是市场主体,商家比我们离市场更近,更能发现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政府要顺应市场,为企业对接消费者需求营造良好环境?!惫阒菔蟹⒏奈褚荡ΥΤひ拘卤硎荆凹偃绱蠖嗍碳叶加醒映び凳奔涞男枰?,那么政府的工作就是尽量让消费者有足够安全、顺畅的交通工具回家,这就是‘夜经济’需要的‘东风’?!?/div>
?
事实上,广州市民夜间消费的热情一直很高。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不管多晚都能吃上饭”,就是广州“夜经济”最显眼的标志。如今,逛街、购物、餐饮只是广州“夜经济”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如何为不断升级的消费变化提供更多服务和产品,满足从食、游、购到娱、体、演、展的各种需求,不仅考验企业的商业头脑,也考验城市的治理能力。
?
“在广州发展‘夜经济’的过程中,民间的商协会组织发挥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跨界发展、打造‘文商旅联合体’方面,需要突破很多旧有的束缚和藩篱,这就需要政府和民间携手共同应对?!惫阒菔形扛辈砍ぶ煨D说。
?
重构商业格局 打造“城市新名片”
?
在历史上,夜市曾是广州市广为人知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是“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城市环境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传统的夜市已逐渐退出城市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商业格局和商业形态。
?
“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商户‘升级换代’,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引导业态和消费升级的有效措施。”尹志新说,如今,包括广州在内的许多大中城市已出现了新的夜间经济集聚区,这些集聚区正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
从广州的发展历程看,“消失”的夜市,一是室内化,商家转移到了可以遮风挡雨的室内,店铺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二是街道化,将商家聚拢起来统一管理规划,形成集聚效应,吸引更多客流;三是地下化,现在一些大型综合类商圈的地下都成了小商户的集聚地,它们往往开到很晚,餐饮零售一应俱全,深受年轻人喜爱。
?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认为,要设法在城市治理和发展夜经济之间取得平衡,例如可以把饮食街、酒吧街和居民区分开来,此外政府还应在餐饮卫生、夜间停车、公共交通等方面做好管理。
?
这一点在近期出台政策中同样有所体现?!斗桨浮诽岢?,广州将在有条件的周边道路适当增加夜间停车位、出租车候客点、夜班公交线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夜间运营时间。
?
“应该将夜经济的相关工作落实到政府的公共管理上,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闭乓惚硎?,纽约、东京等城市的夜经济发达,最值得学习的经验是,这些城市对夜经济进行统筹组织,如配套24小时地铁等基础设施。
?
刘金山建议,政府应从三个方面加强管理:其一,防止因发展夜经济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其二,可以在夜间消费集聚区增设智能化监控设备和安保人员,为夜经济创造更安全的消费环境;其三,依据人口流动规律合理规划夜经济集聚区的空间布局,使夜经济的发展价值最大化。
“文化+科技”成为“夜经济”消费新热点
?
2018年底的一个夜晚,300架无人机飞临珠江上空,和华彩斑斓的广州塔、光影变幻的创意灯光艺术作品一起,向数十万观众讲述了广州改革开放40年恢弘激昂的时代篇章。如今,“无人机+灯光秀”,已成为广州“夜经济”的新标志,孕育出巨大的商业开发空间。
?
“广州的‘夜经济’正在成为一种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跨界新业态?!敝煨D说,近年来,从“财富论坛广州年会”到“亚洲美食节”,从“当广州遇见巴黎——花城魅力之夜”到“点亮全球地标”,广州的夜间灯光秀慢慢从纯粹的炫亮转向意境美,“我们不再单纯追求壮观的场面,更追求一种文化底蕴。”
?
特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夜经济”可以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广州的实践证明,将文化注入城市的夜生活,能为消费者提供焕然一新的消费体验,进而延长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拉动夜间消费模式多元化、链条化。
?
今年8月初以来,广东省博物馆和11家广州市属博物馆开始在周末等时间实行延时或夜间开放。广州市商务局日前发布的《广州夜间消费地图》提出,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将“广州国际购物节”“广州时尚周”“国际美食节”等办成广州的标志性节庆。
?
“夜经济可以顺应趋势推出更健康、持续、老百姓更愿意消费的服务?!惫愣⒄寡芯渴菘庵魅巍⑹紫霾叻治鍪τ喙蟛ㄈ衔?,这不仅能丰富老百姓夜间消费的内容,而且能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夜经济带来新亮点。
?
业内人士建议,“夜经济不只是啤酒烧烤,其核心是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币环矫嬉贸鞘胁糠智蛟谝辜渚弑傅乒馓跫涣硪环矫?,让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空间成为带动夜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