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还为专项督查、环境整治、应急救援等13个大类共33项政务工作服务。”大队长王庆说,“这种集约型政务航空应用管理工作,是威海建设智慧城市的一部分?!?/div>
早在2013年,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就着手发展警用无人机,也相继在反扒、禁毒、安保等工作中使用,收到了奇效。2019年6月,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列编的无人机警务航空大队,也成为山东省首个警用无人机培训基地暨战法研究中心。
今年1月份,警务航空大队又多了一块牌子——威海市政务航空应用管理办公室,它在支撑全市警务实战的同时,也服务于城市治理和经济建设,建立起了“航空队专业支撑、多部门协同联动、信息化合成作业”的政务航空应用模式,实现了“警政一体、资源复用、服务全市”的效果。
不久前,威海市住建局主动联系了警务航空大队。原来,环山路已通车数月,沿途绿化工作正稳步推进,但仅凭地面巡查来判断绿化效果如何,耗时耗力还不全面。警务航空大队立即派出一架固定翼无人机,对环山路沿线进行巡查。“一个架次飞行一个多小时,活就干完了。我们只需要坐在大屏幕前看就行。”王庆说,“无人机就是城市上空的‘眼睛’,服务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今年以来,警务航空大队的无人机在精致城市建设攻坚突破行动、扬尘治理、乡村振兴、松材线虫病防治、森林防火等政务工作中频频起飞,尤其是在山火救援、海上险情处置等重大应急任务中立下头功。该大队目前跟住建、林业、应急等34个部门明确了政务航空工作组织领导和常态联系机制。
众所周知,无人机通信受制于地形环境,无法大范围飞行作业。但在威海,这个问题不存在。“它能飞行1.5小时,航程七八十公里?!蓖跚熘缸乓患芑沓?.5米的固定翼无人机说,“它能从威海飞到文登,在楼顶降落,换块电池后再飞回来?!辈痪煤?,一架续航能力更强的固定翼无人机也将“上岗”,“能飞行2.5小时,飞行范围可覆盖威海全域?!?/div>
?
在实际应用中,警务航空大队与一家科研公司按照“覆盖全域化、操控远程化、应用全警化、作业常态化”的思路,共同打造了“城市全域化无人机巡航工作模式”?!凹虻ダ此?,就是在不同区域布设了漫游基站,实现了无人机信号的全市域覆盖和稳定传输,复杂地形下也没有死角?!蓖跚旖馐?,“另外,就是在全市多地部署起降点,民警在作战指挥中心远程控制无人机起飞,规划航线自主飞行,足不出户就可通过操纵云台对地面进行侦查、取证、搜索、监控。无需再携带无人机赶赴现场,大大提升了响应能力、滞空时间和作业半径。”
?
目前,警务航空大队配备有旋翼、固定翼等各型无人机30余架,单架次可完成对50公里线路、100平方公里区域的空中巡查,实现了“定点起飞、全域覆盖、远程操控、快速响应”的效果。
?
智慧工地
塔吊为啥装上“黑匣子”
?
“劳务工人在场833人,今日出勤780人,工程施工总进度为36%,累计有5次未戴安全帽警告……”11月20日下午3点多,记者在龙口市崖头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看到,工地后台的“智慧大脑”,实时显示着工程进度、工人信息、施工现场监控等情况。项目经理赵汝坤说,为杜绝不安全行为,项目针对现场重点区域,布设AI智能识别系统,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现无人化的高效管理方式,24小时监管不当行为。如果施工人员出现未戴安全帽或未穿反光衣的行为,系统会自动进行语音提醒、违规记录与数据统计。
?
工地现场的改变有目共睹,而这一切都被后方所监控。在龙口市城市综合执法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这些在建工地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哪里有安全隐患,哪里渣土车没有覆盖好出现了扬尘或撒漏,都一目了然。甚至,农民工工资有没有拖欠,有没有包工头打着农民工旗号恶意讨要工程款,都可以在平台上有据可查。
?
这是龙口市今年推进改革攻坚、流程再造行动,打造智慧工地升级版的成果。
?
所谓“智慧工地”,就是将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引入建筑工地,从施工现场源头抓起,最大程度地收集人员、安全、环境、材料等关键业务数据,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建立云端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劳务、安全、环境、材料各业务环节的智能化、互联网化管理。
?
在崖头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工地,记者还看到,工地现场的塔吊上了安装“黑匣子”。龙口市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运维工程师姜猛介绍说,塔吊承重臂的前端,安装了一个智能球机。它可以对塔吊运行过程的风力、风向、幅度、倾角、载重、力矩、高度等事关安全的关键数据进行采集,第一时间对安全隐患数据作出分析判断并报警。
?
给工地安上一些电子眼,这是智慧工地的1.0版本。嵌入农民工工资保障系统,则是龙口市住建局打造的智慧工地2.0版本功能。
?
“龙口智慧工地建设目前正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龙口市城乡建设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解文说,龙口市住建局正在与电信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密切合作,打造智慧工地3.0版本——“住建云”。新系统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智慧工地功能,并进一步加强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及5G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对所有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智能化监管,从项目立项、审批、进度、监理到验收,全部实现联网监控、分析及研判。
?
智慧政务
跑一次刷脸办成两件事
?
“这大数据真是太方便了,只需手机扫一下人脸识别,所有证件信息就都显示了出来,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查询和办理,不像以前还需要带很多的证件、审批材料再到处跑!”日前,宁津县居民房金奎来到该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不动产业务,同时查询养老保险缴纳情况,办事人员李郑一通过宁津政务大数据平台系统,很快就帮其查询到相关信息。
?
这一过程的实现是宁津县致力打造数据“聚、通、用”工程的结果。今年,宁津加快补齐数据开放短板,开发了宁津县政务大数据平台,开通不动产、诚信信息、车牌登记、企业法人信息、税务登记等13个线上查询接口,同时细化“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社会信用、电子证照”六大基础资源库,打通与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通道,并制定数据共享申请登记表,实现了部门间数据实时申请共享、实时查询。
?
除了县政务大数据平台,宁津各部门也在加紧建设各自的系统,并将端口与全县大数据平台进行连接。
?
5月,宁津环保督导系统上线,记者在系统端口上看到,全域污染问题地图空间化,污染增降同比环比、乡镇归属占比等一目了然。
?
“哪个乡镇污染问题占比多、哪个领域环境问题多发、哪个部门工作明显滞后,都能够通过专题库平台以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现?!蹦蛳卮笫葜行闹魅未藓平樯?,目前,农业、税务专题库正在与县政务大数据平台开展对接,“等各方面数据都沉淀至县政务大数据平台上时,分析功能将让这些数据发挥更大的效能。”
?
“建好”的同时,也要“管好用好”,为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宁津出台数据管理办法,制定《数字山东2020行动推进数字宁津建设实施方案》和《宁津县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确统一数据采集和交换标准。同时,将数据应用与梳理“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紧密结合,重点梳理与群众和企业息息相关的“数据需求”清单,制定宁津特色化标准事项目录,理出任务书和时间表,逐一分解到部门,以精确的“管”促进精确的“放”。
?
“加大数聚赋能深度,最大限度汇聚各类数据,为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做好数据支撑,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市民感知度?!贝藓平樯埽谡翊笫萜教ü榧檠δ苋涨魍晟频幕∩?,宁津全面推行电子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电子两证”应用,推动“爱山东”宁津分厅建设,破除“信息孤岛”,有效解决县级平台应用少、数据结构化查询难的问题,促进“数据汇集、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政务智慧化,努力实现“一件事”打包办,让企业和群众快办事、办成事。(张双双 张腾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