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红细胞体积偏高、血红蛋白偏高、铁蛋白畸高、心脏瓣膜闭合不严、严重失眠……最新一次体检显示,长期处在高寒地区已经对刘新锋的身体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刘新锋并不在意,他常??砦抗匦乃那兹撕团笥眩骸叭嗽谀睦锒蓟嵘〉穆铩!?/div>
?
“新家”情结
?
“我们援藏干部要做桥梁和纽带,把西藏和我们派出单位紧密地联系起来,把西藏当作自己的‘新家’,自己的第二故乡?!绷跣路婢6栽馗刹空庋?。
?
刘新锋刚到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上班,感觉厅里信息化建设与内地差距很大,他多方协调,联系了一家知名的软件公司,筹集资金100多万元,援建了厅中心机房、OA办公系统等,厅里办公自动化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
为了“新家”,刘新锋不厌其烦地麻烦“娘家”,他多次陪同自治区与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领导,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相关司局领导汇报,争取在保障房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场监管、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定额编制、法制培训、抗震救灾等工作上给予支持,同时做好中央支持西藏发展“十三五”项目安排衔接落实工作。他还协调部标准定额司,动员5省市力量援助西藏编制新版工程建设定额。
?
为了“新家”,刘新锋使出了浑身解数。自治区要建立全区房地产市场监管系统,没有钱不行。刘新锋就求助于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经他多次汇报、沟通、协调,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先后援助了专项资金120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
为了“新家”,刘新锋广开门路。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等单位一家家登门求援,6年来,他总计协调落实资金数百万元,全部用来支持“新家”的建设发展。
?
为了“新家”,刘新锋不惜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经他游说,他爱人所在单位建筑时报社从2017年开始,每年赠阅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100份报纸。
?
当然,支援“新家”,刘新锋不仅仅注重“财力”支持,也注重“智力”支持,不仅仅注重“输血”,更注重“造血”:邀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和有关专家参加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专题咨询论证会,为提高自治区城镇化水平建言献策;邀请中国城科会专家进藏开展绿色建筑节能技术讲座;邀请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专家指导西藏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联系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专家支持拉萨市开展房地产市场发展课题研究;联系协调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干部到区外培训……
?
2016年8月,刘新锋参与了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第三次援藏工作座谈会的筹备、召开相关工作,参与起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意见。这次会议协调、动员17个对口援藏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向西藏自治区基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提供了3240万元资金、物资支持。刘新锋说:“能为西藏基层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我很欣慰。”
?
让刘新锋感动的是,“娘家”人始终是援藏干部的坚强后盾。2018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藏考察期间,专门到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工作并看望援藏干部,对援藏干部提出了殷切希望。其他部领导也十分关心援藏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勉励他们在新的岗位建功立业,不辱使命。部人事司、村镇司等负责人多次到西藏看望、慰问援藏干部,鼓劲打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
6年来,刘新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重要指示,坚持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发展民族团结作为重要职责,把自己当西藏人,把西藏各族群众当亲人,他分3批先后与8户藏族群众结对认亲。他鼓励资助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昂嘎村村民达瓦次仁的女儿上大学,得知其上学期间被人骗走2000元,又及时帮其把钱补上。
?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大地震波及中国西藏地区,日喀则等地受灾严重,刘新锋按照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统一部署,迅速赶赴前线指挥部,深入亚东、岗巴等受灾县了解藏民房屋受损情况,组织人员及时对受损房屋进行修缮、加固、重建,还主动联系有关单位提供了20万元物资捐助。
?
无愧我心
?
“在其位,就必须谋其政,只要我在西藏还待一天,就会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才会无愧我心?!绷跣路嬲庋?。
?
刘新锋任副厅长6年,按照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安排,分管或协助厅长分管过许多方面工作:质量和安全、房地产市场、城市管理、政策法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重大风险防控等。6年来,他恪尽职守,认真完成了分管和交办的各项工作,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肯定。
?
2017年5月,组织上安排刘新锋负责建筑安全工作,当时,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在西藏开展安全大检查,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提出了28项整改问题,压力可想而知。
?
其实,刘新锋早就深感西藏建筑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一些建筑工地甚至没有安全网和围挡。用几根木棍支起来,就当脚手架使用。”
?
面对现状,刘新锋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也暗下决心,必须系统解决西藏建筑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刘新锋首先开始牵头狠抓规章制度建设和责任制落实,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他分管质量安全工作两年多来,一口气出台了自治区《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建筑施工事故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30多项,基本完善了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制度不能只贴在墙上。刘新锋要求强化行业监管责任,积极开展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全区施工安全大检查,加强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加大对“危大工程”的安全监管力度,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当然,刘新锋不会只坐在办公室听汇报,他每年在基层检查和调研的时间都将近3个月。
?
过去,发现问题往往是下个整改通知书就行了,大不了再象征性罚点儿款,企业不痛不痒。刘新锋分管以后,查出问题,罚款事小,还要列入“黑名单”,公之于众。有一家颇具规模的建筑企业撞到了大检查的“枪口”上,照样被公开处罚,其他企业闻风“色变”,纷纷查缺补漏,扎紧了安全质量的“篱笆”。就这样,刘新锋抓住契机,从制度建设、责任落实、强化执法、完善预防和应急体系、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对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整改。
?
让刘新锋高兴的是,他的心血没有白费,这几年西藏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还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在自治区政府安全生产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
“放管服”改革是刘新锋主抓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坚持“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原则,以清单管理方式下放权限、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梳理完成并公布权力责任清单,精简、下放、规范行政审批,取消、合并行政审批事项8项,下放20项行政权力至各地市,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和证明材料中涉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8个事项。
?
刘新锋还牵头制定出台了《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10项措施》,全面放开市场准入,大幅压缩审批时限,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受到广泛好评。
?
离开西藏已经进入倒计时,刘新锋愈发忙碌,工作节奏也更快了,他有太多的牵挂,太多的工作要继续。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如何进一步落实?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压缩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审批时限?
?
6月20日下午,刘新锋顶着难耐的骄阳来到了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详细了解项目的工程监理、安全防护和施工质量等方面细节,并告诫大家,一定要确立更高标准,把目标锁定在自治区优质工程奖,打造自治区标杆项目。“这个项目是自治区重点工程,我上次来的时候,工地还是一个大坑,显得很杂乱,心里一直不放心,现在快走了,再过来看看。”刘新锋说。
?
有志而来,有为而归。
?
刘新锋说:“援藏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光荣使命。对我们个人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历练机会,我会倍加珍惜这一段美好岁月。”
?
就要离开生活和奋斗了6年的雪域高原了,刘新锋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感激:自治区党委、政府与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的殷切关怀,领导和同事们的深情厚谊,藏族同胞温暖的目光,还有曾经为他开车的次仁师傅家中香甜的糌粑和酥油茶……
?
中共中央组织部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总领队郭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援藏干部远离家乡和亲人,为西藏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刘新锋工作踏实认真,克服疾病带来的困扰,在青藏高原坚守6年,热爱西藏,融入西藏,率先垂范,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
?
像格?;ㄒ谎婪?/div>
?
中国建设报评论员
?
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开启了中央与全国各省市长期对口支援西藏发展的光辉历程。
?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的自然条件,让这里许多地方被称作“生命禁区”。自1995年第一批援藏干部入藏至今,全国已先后有8批次约8000名干部人才进藏工作。他们以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赤诚,树立了一座座雪域高原的精神丰碑。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高度重视援藏工作,选派出了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一流的援藏干部。他们克服高寒、缺氧、低压、远离家人、生活不便等一系列困难,敢于担当,勤勉踏实工作,发挥了援藏干部桥梁纽带作用,为实现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贡献。
?
雪域高原,精神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援藏干部牢记使命,传承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陌生的生活环境,不叫苦累,斗志昂扬,用满腔热忱投入到西藏的建设发展大业中,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奉献之歌。
?
格?;?,是一种在青藏高原常见的普通花朵,她不择生存的土壤,在旷野,在山谷,在田间地头,在草原牧场,都能扎下根来,顽强生长。她瓣小杆细,看上去弱不禁风,可风愈狂,她腰愈挺;雨愈大,她叶愈艳;太阳愈浓烈,她就绽放得愈灿烂。
?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回信中,肯定她们父女两代接力为国守边的行为,感谢长期为守边固边忠诚奉献的同志。信中说:“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援藏干部们同样备受鼓舞。
?
刘新锋同志和许多援边干部一样平凡普通,但他克服家庭困难和疾病困扰,响应组织号召,到雪域高原上坚守,一去就是6年,把自己最好的生命时光献给了党的事业。他把西藏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淡泊名利,像一株格?;ㄒ谎谘┯蚋咴险婪?。他任劳任怨,主动融入西藏,报效西藏,得到了高度认可,体现了普通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
格?;?,那些散落在青藏高原的小小花朵,喜爱炙热的阳光,更耐得住雪域的严寒。在青藏高原这片土地上,格?;览鋈床唤垦蕖⑷崛醯廊煌Π?,默默地吐露着清香,让我们每个人肃然起敬。(龚后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