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白城市老城区基础设施欠账多,承载能力不足,街路破损严重、道路拥堵严重、地下管网老化严重,自来水漏失率达到70%。市民编了一段顺口溜:“两米一个井,百米一盏灯。头上蜘蛛网(电线),脚下臭水坑?!?/div>
2015年4月,白城市被国家列为首批海绵城市试点。作为当时东北三省唯一的试点城市,白城市还承担着解决高纬度高寒地区建设海绵城市的课题,而冻融问题是首要难题。秋末冬初,雨水进入地下层结构,一旦冷冻结冰就将膨胀损坏路面。
白城市创新道路抗冻融透水铺装技术,采用透水排水技术,在地下建了一个微型排水盲管,将地下多余水分排走?!拔颐亲芙岢隽艘惶妆狈胶涞厍苟橙诘氖视眉际跤氡曜甲龇?。从监测情况看,经过两个冬季,工程运行结果良好。这一创新也申请了发明专利,可供北方地区海绵城市借鉴采用?!蔽壮鞘刑峁┘际踝裳谋本┙ㄖ笱Р┦客跻盟怠?/div>
小区积水是白城市的老难题,简单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方案,难以解决。为此,白城市结合当地2米以下就是透水性好的砂砾层这一实际情况,借鉴古建筑的渗井排水法,建设了“雨水花园+渗井”结构,实现源头排水。
记者在白城市的白鹤二小区看到,原来私搭乱建的违建消失了,天上各种线缆“蜘蛛网”也一扫而空。小区花园里,老人们在散步健身,绿地进水口还有一堆鹅卵石。
“这就是雨水花园的进水口?!卑壮鞘泻C喑鞘薪ㄉ璺裰行母笔榧歉卟┲缸怕繁呤谒?,“白城市小区内不铺设雨水管网,通过建设渗井,将超量雨水排入地下,这种创新方式,不仅简单实用且节约了大量资金,还实现了源头减排,杜绝了雨污混接,回补了地下水,缓解了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
2017年,白城市建成海绵城市,与雨水充沛的南方城市不同,白城市发挥出了海绵城市蓄水和用水功能。
“海绵”增加水体和绿地面积
每周五晚,在吉林省白城市鹤鸣湖畔,五彩的喷泉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在激光灯柱的映照下,市民拍照留念。
三年来,白城市建设了天鹅湖、鹤鸣湖、东西南三面的环城水系。通过航拍鸟瞰全城,一处处碧波掩映在城市楼宇之间。这些水体都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利用收集的雨水,为城市美化增加了一抹亮色。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白城市每年雨水资源回用率达10.9%,节省自来水费100多万元,地下水位呈回升态势。
“晴天不起沙,雨天不积水”成了白城市民新的顺口溜。今年7月中旬,白城市遭遇了5年一遇的强降水,持续降雨时间之集中、降雨量之大,在白城市近三年气象数据记录上尚属首次。经过现场监测,全市未出现一处积水点,所有降雨均在半小时内排净。
抓住海绵城市的机遇,白城市还实施了老城改造工程,在38平方公里内,改造主要街路48条、改造全部老旧小区172个,累计拆除违建18万多平方米。
白城市委市政府带头实施“拆墙透绿”,拆除政府的高墙围栏,将党校、教育局、银行、法院、公安局等28家临街单位的公共绿地还给百姓,新增公共绿化面积78公顷。
“到了晚上,我们就在政府大院绿地里锻炼健身?!卑壮鞘忻袷槿ψ潘?。
水体和绿地面积的增加,改善了白城当地的“小气候”。当地风沙天气明显减少,风力强度减弱,昔日的风沙之城正在逐渐转变为绿地水体城,生态的改善让百姓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