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陶尔根家园,办事服务楼、日间照料中心、幼儿园、文化活动广场、党员活动室、牧家书屋等配套设施实现了“零距离一站式”服务。村民尕贝说“日子在这里拐了个弯?!?/div>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东倾沟乡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村民才让闹日一家人俨然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他说:“现在用水、用电、用网都很方便,城市里家庭有的家用设备我们家里都有!”
在充分尊重和了解农牧民安居需求和住房实际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切实提高农牧民居住条件水平?!笆濉币岳?,我省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村庄清洁行动,引导农牧民积极美化房前屋后和庭院环境,依法清除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简易旱厕、简易棚圈和私搭乱建设施。青海美丽乡村建设让各族人民在乡村遇见生活之美。
建设美丽乡村,青海注重?;ご遄扔写辰ㄖ?、历史建筑和自然景观,延续传统风貌和历史环境,充分挖掘人文历史、风土民俗、资源条件、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打造体现乡村风格和地域特色的特色民居和乡村建筑。有效传承传统建筑文化,?;は绱逶薪ㄖ缑埠痛迓涓窬郑轿淮蛟齑遄缑蔡厣?。
在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有一个叫贾尔藏的百年古村,这里山河秀丽、文化遗存丰富,10余处古建筑、随处可见的河湟特色民居,让整个村落在?;ǖ难谟诚律⒎⒊龃酒拥钠ⅰ?/div>
?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西宁扎根本土文化,打造“一村一风格、一村一特色”的美丽乡村。
?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拉布乡拉司通村由片石垒砌而成的排排民居独具康巴民居特色,古色古香的石路勾勒出村庄错落有致的布局,石头成为了这座藏乡古村的主角……
?
2016年以来,玉树州科学合理规划村庄建设,人居环境和质量明显优化,实现了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
?
在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城西南部22公里外的扎毛乡,一排排古色古香的藏式民居,平整的街道两侧特色小店依次排开,原本藏在大山深处的传统文化也渐渐显露出它的魅力……
?
黄南州积极开展传统村落的调查摸底、挖掘申报、实施保护工程等工作,至2019年已有22个村被纳入中国传统村落?;っ?。
?
杜绝大拆大建、照搬照抄、盲目模仿等做法,不搞大广场、大门楼和统一拆除更换围墙等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笆濉币岳辞嗪3晒ㄉ枇艘慌氪遄肪场⑾绱逦幕诤嘟岷?、相统一,具有本土乡村风貌特色的高原美丽乡村。重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惬意乡村生活图景,青海美丽乡村建设唤醒了乡村文化记忆,“记住乡愁”。
?
优势互补,富足乡村望见未来
?
建设美丽乡村,青海立足村庄产业发展实际,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因势利导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坚定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同时,积极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服务,促进农牧民创业就业,实现增收。
?
穿过一座人工开凿的山洞,眼前豁然开朗,群峰嶙峋,风景秀美;鹅卵石铺就的巷道、雕花彩绘装点的民宅,古朴雄浑……这里是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珠固乡东旭村的“高原桃花源”景区。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一个旅游产业链在这个小村庄里悄然形成。
?
“十三五”期间,海北州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质量提升的美丽乡村发展体系,全州2万户7.49万农牧民受益。
?
沿着平坦整洁的村道步行,只见在连绵起伏的群山怀抱之中一簇簇、一片片的菊花为秋日增添了一份暖意……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充分利用二连村自然资源,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把这里打造成了乡村文化旅游新亮点。
?
“十三五”期间,海南州通过发展传统农牧文化、特色民宿等方式,把乡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好家园。
?
“十三五”以来,青海省指导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等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村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民俗旅游和农业传统体验游等,将农牧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牧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庇判闵杓迫瞬抛呓绱遄⒅赝诰蚺嘌绱骞そ车缺就寥瞬牛涌炫嘤徒⒁慌日莆障执ㄔ旒际跤质煜は绱逦幕南绱骞そ扯游?。青海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生活更富足,让美丽乡村拥有看得见的美好未来?!。?记者:罗珺 马振东 栾雨嘉 尹耀增 刘伟 公保安加 金玥彤 李兴发 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