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我们的这山沟沟能发展得这么好,昔日的偏僻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美丽乡村、明星村,现在每天都有人来参观旅游。”今年53岁的杨家河村村民、民宿负责人蒲兆林说,“我们的5间民宿每天都有人住,尤其是周末、节假日,提前几天就被预订了?!?/div>
蒲兆林在村上当过27年的村文书,看到村里发展的美好前景,他就开始谋划走“乡村旅游”的致富路。抢抓全县发展全域旅游的机遇,通过对自家“土”房子的装修改造,蒲兆林的“林雲山庄”已打造成了集赏农村田园风光、吃农家饭、住特色民宿的生态休假体验馆。
?
花桥、何家庄、大水沟、朱家沟、庄科、珍爱茶山等村社,都已是康县“名牌”旅游村,村民们在家门口悠闲自得地吃上了“旅游饭”。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康县共接待游客83.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308.06万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6.9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21792.7万元。
“我们村没有懒汉、没有闲人,家里有产业的就好好发展产业,没有产业的就外出务工。一般都是每年的4月份把天麻种上后,就外出务工,11月份又回家挖天麻,每家每户的收入都不低,人均可支配收入最少是2013年的2倍?!笨迪匕籽钫蛑裨按宓持Р渴榧浅陆ň?,“去年中建集团帮我们创办了扶贫车间,又给全村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购买的新加工设备,节省了成本、提高了产量,为乡亲们脱贫致富贡献了力量?!?/div>
?
一个村,有了产业,就有了血液,有了活力。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竹园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各种特色产业,人民群众持续增收稳步奔小康??迪匕逊⒄苟嘣幻癫底魑览鱿绱褰ㄉ璧闹匾谌?,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南茶北椒、整县核桃、区域优势、做精做优”的产业发展布局,建成兴源、龙神、满福等农特产品龙头企业,打造了“康耳”“翠竹”等一批“康字号”名优农特产品。全县发展核桃、花椒、天麻、中药材、茶园等特色农林产业110多万亩,实现了提升产业适宜区全覆盖。
?
康县多元特优产品线下销售如火如荼,线上销售更使 “山珍”触电腾飞。
?
康县迷坝乡马莲村的王玉花,是远近闻名的“网红”。去年一年,她就在网上销售了80多万元的农特产品,把香菇、花椒、天麻、木耳销售到了兰州、青岛、无锡等地,真正实现了“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了网络里的‘近在咫尺’?!蓖跤窕ǜ咝说厮?,“互联网似乎让我们的生活也进入了快车道,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有奔头?!苯刂聊壳埃迪乜焱?528家,建成电商服务中心等各级各类服务平台484个,电商应用企业38家,2019年实现总交易额38214万元,带动6306户贫困户持续定增加收入。涌现出“阳坝原生态土特产”“惠农专业合作社”“花桥包子”等一批“明星网店”和电商品牌,以及郑文山、秦文学、王玉花等一大批“电商达人”。
?
产业发展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加强经验总结和典型示范、巩固提升现有产业基础和成效的同时,康县紧抓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增收问题,以画工笔画的精神,用“绣花般的功夫”精雕细琢,真正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
?
全民高唱“幸福歌”
?
康县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特优产业的同时,把“富口袋”和“富脑袋”有机结合,“塑形”和“铸魂”同步推进。该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为抓手,大力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
2020年1月,康县文明委下发了通知,号召全县学习借鉴康县岸门口镇杨家河村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过程中,把美丽乡村建设和“除陋习、树新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融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杨家河经验”。
?
康县农家客栈(资料图)
?
“‘杨家河经验’就是让群众积极参与村级善行公益、环境卫生、社会公德及农户自己家庭卫生整治活动,引导农户转变落后守旧观念,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的精神风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凝聚正能量?!笨迪匕睹趴谡虻澄榧橇涸潞焖?。
?
“我们全县上下要积极学习借鉴‘杨家河经验’,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全力实施文明实践‘四个工程’,为乡村振兴和文明城市创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笨迪叵匚N⑿坎砍こ掠钚撬?。
?
据了解,去年康县评选表彰和推荐各级各类先进典型450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00多场次,在窗口单位、城区广场、交通路口、景区等公共场所设立了97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常态化提供各类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
?
物质丰富,精神饱满,处处和谐,幸福如歌。在康县,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特优产业培育茁壮成长,全域旅游发展逐步实现,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乡亲们在花园式的村庄里享受着城市般的幸福生活,精神抖擞、干劲十足?! 。ň萌毡钦?李琛奇 通讯员 焦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