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为学习弘扬张冬香同志先进事迹和模范品德,引导和激励住建系统深入开展常态化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工地、文明家庭创建活动,7月7日,焦作市住建局学习张冬香主题活动在山阳区工字路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开展。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赵向东 杜梦婷)“她身上有三种情怀最动人——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情怀,侍亲至孝的爱家情怀,还有调解邻里纠纷时的为民情怀!”
“文明如光,可照人心。只有靠近光,才可追随光,最终可能成为光。”
7月6日6:00,焦作市山阳区艺新街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张冬香通过“365红色广播”发布第2764期(天)早间学习内容,来自“学习强国”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跟着冬香书记9年了,每天早中晚听听红色广播站的内容,做做志愿服务,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这晚年生活呀,也过得有滋有味!”听着熟悉的声音,享受着这天的“精神”早餐,70岁的“冬香好妈妈”银发志愿服务团成员安忠杰精神振奋。
2025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焦作市山阳区艺新街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书记张冬香获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为学习弘扬张冬香同志先进事迹和模范品德,引导和激励住建系统深入开展常态化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工地、文明家庭创建活动,7月7日,焦作市住建局学习张冬香主题活动在山阳区工字路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开展。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份敬意孕育一腔热忱,一次学习激发一段成长。“树典型、敬典型、学典型,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行之路,让崇德向善成为时代强音,让文明的芬芳沁润万家灯火。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更多退休群众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更加美好和谐贡献力量,这是冬香好妈妈工作站不断壮大的内在动力。感动之余我专门创作一首诗歌《爱,从这里延伸升华——致敬全国道德模范张冬香》”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朗诵协会理事、全民阅读焦作阅读会主席秦继利朗开场白满满敬意。
道德不是高悬空中的说教,而是融进日常的点滴坚持,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自然流露的真善美。“我今年62岁,37年党龄,2016年10月成立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组织银发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开展助老、助幼、助困、助急、助残活动60余次,深入辖区养老院为老人理发、按摩,与困难家庭结对帮扶,与山阳区艺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百货大楼机关党支部联合开展困难家庭结对帮扶活动,携手马村区人民医院到该区安阳城街道东韩王村送政策、送文化、送健康、送温暖,助力乡村振兴。帮助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9600余起,组建11支文艺宣传队,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在参观环节,随着张冬香的娓娓讲述,前来参加活动党员和志愿者受到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
善良是写进中国人基因里的品格,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从善行中找到快乐,也在快乐里学会善良。“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目前覆盖焦作市解放、山阳、中站、马村四城区和高新区,有10个分站、370余名党员、3000余名志愿者,成员平均年龄64岁,最大的85岁,2000余名志愿者都是从老年大学成员转化而来。”提起张冬香,85岁的“冬香好妈妈”工作站老党员孙宏坚竖起大拇指总结。孙宏坚虽已满头银发,但步履稳健、声音洪亮。
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就是要让文明的种子在心中扎根,于润物无声中汇聚成向上向善的洪流。“通过今天活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文明创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在今后工作中,要时刻以张冬香同志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把学习张冬香教育活动焕发出的热情,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的动力,为焦作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青年志愿者刘兵和杜梦婷在朗诵间隙分享个人心得体会和思想感悟。
爱心暖意、凡人善举、向上向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鲜明标识,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小处入手,夯实公共服务基础,将城市建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这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焦作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学习张冬香主题活动让百姓幸福感满满的民生金句,也是焦作住建队伍加快城乡建设的金标准和金钥匙。”焦作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夜幕降临,位于焦作市山阳区艺新街道的“冬香好妈妈”工作站依然亮着灯。张冬香清了清嗓子,对着手机开始录制明早要推送的“红色广播”,桌上摊着几页草稿,密密麻麻写满了未来一周的选题。